咨询电话:021-50720898股票代码:300171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注射透明质酸,千万莫轻心

注射透明质酸,千万莫轻心

  在热火朝天的整形美容业,注射美容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微创技术,而注射填充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以下简称“注射用透明质酸”),被大量用于组织填充及皱纹去除。需要警惕的是,在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贩、生活美容院制售或使用假劣注射用透明质酸。这些假劣产品不仅会给消费者造成伤害,甚至可能导致失明、中风、死亡等严重后果。

  2015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对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消费者用械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公安部、卫生计生委、工商总局开展打击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行为的专项行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多次发布注射用透明质酸消费提示,就该产品真伪鉴别和商家资质验证等做出正确引导。

  为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专项行动,进一步引导消费者理性认识医疗美容、正确选择医美产品,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组织专家起草并于不久前发布《医疗美容用透明质酸钠产品科普知识》手册,对注射用透明质酸相关法规、产品知识、使用事项和风险隐患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读。

  亟须对消费者进行科普

  “多数使用者和求美者缺少对注射用透明质酸内在质量和性质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注射实施者的资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市场中,产品真假难辨。这些问题可能对使用者和求美者造成不利影响及伤害。消费者需要弄清楚哪些性质决定了注射用透明质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该产品与机体组织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临床实践中,如何避免和消除相关不良事件等一系列问题。”参与起草注射整形美容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国家行业标准的蒙一纯博士强调。

  据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分会主任委员刘洪臣介绍,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理化稳定性,其性状清透,黏性、弹性、韧性与机体组织相近,通过注射将其充填于皮肤下组织,能有效改善皮肤轮廓,消除由瘢痕、伤口及皱纹引起的皮肤凹陷,是当前一种过敏性较低、安全性较高、方便、有效的注射美容材料。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根据注射用透明质酸制备工艺(动物组织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的不同,该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从禽类动物(鸡冠)和细菌(链球菌等)两种来源中获得,不同厂家生产的透明质酸疗效时长不一,建议在接受注射前参阅产品说明书,并咨询治疗医师。可能影响注射效果的因素包括:消费者自身因素,如皱纹与充盈度缺失的程度、个人生活习惯(如吸烟等)、解剖学部位或面部运动模式等;医师注射技术(如注射方法、角度、深度等);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对产品和技术要求较高

  按照法规,用于医学美容整形的注射用透明质酸是一种植入性医疗器械,具有较高风险,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公众要了解和辨别注射用透明质酸相关产品信息,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进行了解,或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咨询。

  “当走进一家医疗机构时,务必看清该机构是否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诊疗科目’中是否涵盖‘美容外科’和/或‘美容皮肤科’。”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专业人士强调,注射美容是一种医疗行为,需要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如医疗整形的专科医院、门诊部或诊所。如果该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则不得开展透明质酸注射。并且,根据法规要求,只有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执业证书》的医护人员才能为消费者注射透明质酸。

  “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进行美容整形是高度个人化的治疗方法。整形美容因人而异,要和性别、年龄、伦理学限定、面部整体部位协调。临床医生的操作技术和技巧对美容效果有重大影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宋博士告诉记者。

  来自国内外注射用透明质酸并发症的研究资料显示,该产品的潜在风险包括囊肿、局部坏死/眼睛失明、痤疮、结节、肉芽肿、过敏反应、青紫、不对称、充填过多/过少、针痕、红肿、红斑、脱色、水肿、疼痛、痒。其中源于产品本身的风险因素涉及过敏反应、非炎症结节、水肿、痒,其他多数风险都与操作技术和技巧相关。

  生活美容院风险重重

  目前,社会上一些生活美容院非法从事注射美容。对此,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专业人士强调指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生活美容院不是医疗机构,擅自为消费者注射透明质酸属于非法行医。因其不具备开展注射整形美容的基本医疗条件,不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因此存在较大风险。例如,在进行眼周注射时,可能将注射用透明质酸注入眼周血管,导致失明;在进行颌面部注射时,可能伤及神经,导致中风甚至死亡等”。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还提醒广大消费者,一些生活美容院以非透明质酸成分产品冒充透明质酸,个别不法机构或个人为牟取暴利,还销售从境外非法途径输入境内的注射用透明质酸。对于这些违法行为,依据我国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医疗器械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并处罚款。消费者如发现私自加工生产、非法为消费者注射、通过网络等渠道非法销售注射用透明质酸等行为,应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